close

 
  怎麼會有人當二軍球迷啊?看到這標題都想笑自己了。
 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的二軍場次就遠勝一軍了XD

 
 
 
 
  〈CPBL〉常務理事會決議 二軍場次提高至90場
  至於會中也臨時動議提出增加二軍場次,大家達成共識,未來二軍將朝提高場次為目標,以增加球員的磨練機會,詳細時程交由聯盟規畫,逐步提升至90場為目標。
 

  報導全文請洽連結。
  二軍球迷僅對最後一段有感。
 
 

 

 

  以提高二軍場次為目標的意義何在?為了增加球員的磨練機會。
  乍看是個好提議,但又似是而非。

  從2012年開始的亞洲冬季棒球聯盟不也是因應同樣的原因而產生的,而連兩年的中職聯隊組成球員多以年輕球員及二軍球員為主,所以此賽事也等於增加了二軍球員的磨練機會,如果在開辦兩年的冬季聯盟後,又貿然增加二軍例行賽事,球員體力是否足以負荷必須考量。

  再者,因為中職隊數不多,二軍例行賽事的增加並沒有提升比賽張力,依舊是同樣的四隊在拚搏,贏多贏少、打好打壞,也許球隊的情蒐、資料統計比起球員的進步來得影響大。以前二軍代訓賽事曾經在暑假期間邀請業餘甲組球隊交流,反而能增加對戰組合新鮮感,而且邀請的業餘龍頭球隊實力與二軍相比並不見得較為遜色。

  最後想說的是,目前二軍本身的組成已沒有代訓(國訓)球員,自行加入培訓的球員或大專生也不多見了,因此除了球隊本身下放於二軍的球員外,僅剩一軍傷兵、測試洋將及極少數一軍下來調整的球員。
  看了很多年的二軍(代訓)比賽,很多時候因為人手的不足,球員守備位置被調動的很多,內野亂跑、內外兼守甚至捕手、投手都可能因為缺人而隨派上陣。這樣的比賽內容會有什麼看頭或者對選手有什麼助益,身為球迷,我看不懂。

 


  與其增加二軍例行賽,從冬季聯盟改善規劃也許比較有意義。
  2012年的冬季聯盟,中職派出了兩支聯隊,除了年輕球員還邀請旅外球員加入,除了透過比賽與外國球隊切磋,中職球員也能與旅外球員交流相長。
  但2013年中職卻縮減為一隊,大大壓縮了本土球員參賽、進步的空間,加上中職四隊想推薦參賽的自家球員,可能因守備位置相同,反而不得發展,或者守備人員短缺,有受傷難以替補。EX:2013年的中職聯隊選進5名捕手,外野手卻只有4名可用之兵。

 

 

 


  當然,聯盟本身有其他考量或想法,對於二軍場次調整有必要性的話,在此,也想給予兩點建議:
一、 二軍目前出賽時間為下午一點,無論是球員或賽務人員,體力的耗費與流失比起晚間出賽來得大,如果要仿效一軍兩地開打,讓球隊面臨連續天數出賽,請多加斟酌季節時序。
二、 除了球隊可能面臨選手短缺的情形,聯盟本身的賽務、裁判人員也可能因此有人力不足之情形。前年的二軍賽事,曾經聽過裁判下海播報賽事。另外,二軍裁判的組成,除了新秀的招募,還要靠一軍前輩支援,但就這兩年的觀察,新裁判的養成、續留比例似乎不高,因此二軍例行賽事一旦增加,裁判的調動勢必也要有所預想、規畫。
 
 

 

 
但願,身為一個職業且專業兼具的聯盟,想得會是比球迷來得完善、長遠。
 

 

  

  

 

 

 


備註:目前二軍總場次120場,各隊出賽場次為60場,一軍整年賽季例行賽事為240場,各隊出賽120場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ris 的頭像
    Iris

    LIFE

   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